書院之源
書院作為一種民間學術教育機構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儒學誕生之孔子的私學之中,孔子當年,幕天席地,杏壇設教,雖無書院之名,實有書院之實。古代書院發端于唐代,鼎盛于宋元。以承繼古圣先賢的道術,為天地民心立命,以經世濟民為宗旨,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書院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傳承場所,是培養中國士君子的學校,是中國學統之所在地,是中國歷代精英階層最重要的教化場所。書院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杏壇設教,自唐宋以來逐漸進入高峰,崇文興教之地,十里之內必有書院。書院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不拘泥于某一學術或學派,不為政治與機構的附庸、不為商業的附庸,重視德業、鼓勵辯爭、修身為本、明道為綱為要旨。故能成就期思想自由的氣象與中國士人思辨之精神。
“九州”一詞,源出有典。史載,“茫茫禹跡,畫為九州”,相傳大禹治水成功以后,天下大治,萬邦諧同。為實現有組織的管理,他畫野分州,將天下劃分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個組織區域。以“九”為數,非確指。取其數術之最,以示尊崇。有感于大禹治水之德,九州長官貢獻青銅,鑄九鼎以象九州風物。因此,才有了后來“九鼎”被后人譽為最高的權力象征,“九州”成為“天下”、“全國”的代稱。
“九州書院”取名“九州”意在心懷天下,以弘揚中華文化精粹為己任,“聚四方之俊秀,非僅取于一域”,為我炎黃子孫之文化昌明自相勉勵。取名“書院”而非“學堂”,意在繼承宋代書院文化氣象:重視德業、鼓勵辯爭、修身為本、明道為綱。因此,我們的院訓是“立德思辨、修身明道”。
?
書院之淵
九州書院作為中國近代書院的開創者之一,同時也是現代新中式雅致生活引領者,由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教授及校友于2009年發起,與國內多所著名高校合作辦學,整合國內外優質文化類教育資源,專門從事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及教育的專業化運作機構,九州書院目前已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高端國學傳播機構之一。書院致力于全方位提升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傳統文化底蘊與人文素養。錘煉哲學思維,培養人文情懷,博學千年精華,頓開思想智慧,修養身心,陶冶性情,領悟大道之所在。書院8年來一直專注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集講學、文化游學、國內外文化交流、琴棋書畫詩茶花香、圖書典籍、公益經典讀書會、新中式生活美學空間、禮樂文化展示、文化創意開發等于一體,引領中國社會回歸自然,回歸文化,回歸心靈。?
書院擁有專、兼職教授800余人,師資來源于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教授、以及社會知名學者及專家,大德高僧,碩儒居士,文化名人等,書院由著名國學教育專家譚耀華先生擔任山長,由復旦大學中文系傅杰教授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包括一大批來自知名學府、百家講壇等著名學者出任專家學術委員會委員。共同攜手致力于中華文化的傳播,共繼九州之道統,以圖文化強國。
書院除在上海設立實體書院外,還積極在各地籌建分院,在安徽九華山,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龍虎山等地成立了授課基地,在觸摸歷史文化間養怡身心。相聚黃浦江畔,問道千年古剎,聆聽大師談古論今,縱觀天下。?整個書院是以宋代美學特征構建的新中式書院,清新典雅,聚天地之靈氣,榮獲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2017年中美國際設計文化交流展暨中美國際設計大獎。
?
為匯天下志同道合之士共同致力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書院先后發起成立了上海國學會,全國書院聯合會,國際哲商聯合會,中國心成長基金等。
![書院淵源 書院淵源]()